《功能运动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使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一)指导思想
功能运动学课程性质是专业选修课,课程侧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获取功能独立的能力,从平衡、心肺适能、协调、柔软度、肌肉表现、稳定度六个部分进行合理的运动干预(包括功能检测、功能训练、居家锻炼、互动游戏),以达到执行“基本—复杂的身体活动”时,不会产生症状的理想状态,预防或降低健康相关危险因子,优化整体健康状态、体力活动、体适能或健全感。
(二)教学目的
功能运动是民众健康意识觉醒和主动健康的行为,是民众自觉实施健康促进的自身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需要民众亲身参与、主动体验,最终形成规律性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实现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宏伟目标。该课程注重在课中设计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论述,党、政府关于健康中国的各项方针、措施宣传力度,选取内容结合当下时政元素,注重学习资源建设与使用的原则,充分融入专业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今后就业工作方向,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功能运动学倡导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引导和培养学生由参与体验而激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增加个体或群体持续而富有节奏的健身方式,参与运动增强身体的功能性,促进身心整体健康。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和了解(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三种层次要求,让学生了解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的国家战略和政策,掌握功能检测、功能训练、居家锻炼、互动游戏的运动干预模式;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开展基层(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新时代大健康工作者。
2.课程采用理论综述和运动实操方式完成,3-5人/组。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使用教材
《功能运动学》作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增加一门“功能运动学”选修课,选择自编“家居功能运动”教材里面部分章节,可以扎实专业基础,掌握实用运动技能。本自编教材重要章节已经定稿,其余部分章节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待正式出版。该选修课只节选第五章“老年人群功能衰弱的家居干预”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学生运动干预的实操技能。
四、成绩评定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指理论教学部分成绩):注重形成性评价,成绩组成包括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 70%),采用理论综述和运动实操方式完成。
五、学时:共16学时。
六、实践(实验)项目表
序号 |
内容 |
学时 |
实践(实验)要求 |
实践(实验) 类型 |
备注 |
1 |
心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2 |
肺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3 |
核心力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4 |
反应力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5 |
柔韧性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6 |
本体感觉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7 |
平衡性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8 |
协调功能衰弱的运动干预 |
2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
|
合计 |
16 |
分组进行 |
综合性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