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检测与评估》教学大纲

作者: 时间:2022-07-18 点击数:

附件3

健康检测与评估》教学大纲

(供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必修课

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医学诊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健康检测与评估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对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的正确临床思维方法,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健康管理的主要流程,包括检测、评估、干预、反馈基本方法,熟悉健康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健康管理理念及未来发展趋势。

3.成绩评定方式

注重形成性评价闭卷考试。

成绩组成包括理论部分(80%+实验部分(20%),理论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 70 %)。

4.本课程选用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诊断学》第八版(万学红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影像学诊断》第七版(白人驹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时54学时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掌握】

1.学习《健康检测与评估》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熟悉】

1.《健康检测与评估》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

2.《健康检测与评估》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

1.诊断技术新进展。

第二章 问诊(2学时)

【掌握】

1.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熟悉】

1.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

1.问诊的技巧。

第三章 常见症状(6学时)

【掌握】

1.发热、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胸痛、发绀、呼吸困难、呕血、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腹痛、腹泻、黄疸、血尿、头痛、眩晕、晕厥、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

2.通过常见症状的学习初步掌握健康检测与评估的思维方法及基本原则。

【熟悉】

1.发热、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胸痛、发绀、呼吸困难、呕血、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腹痛、腹泻、黄疸、血尿、头痛、眩晕、晕厥、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了解】

1.发热、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胸痛、发绀、呼吸困难、呕血、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腹痛、腹泻、黄疸、血尿、头痛、眩晕、晕厥、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与诊断疾病的意义,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第四章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0.5学时)

【掌握】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意义。

【熟悉】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方法的临床应用。

【了解】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一般检查(1.5学时)

【掌握】

1.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

2.生命体征的检查方法、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3.典型病态面容改变及临床意义。

4.常见强迫体位及临床意义。

【熟悉】

1.一般检查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2.发育及营养状态的判断。

3.典型异常步态及临床意义。

【了解】

1.皮肤、粘膜检查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

2.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分类。

第六章 头部(0.5学时)

【掌握】

1.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2.瞳孔检查方法、反射的检查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熟悉

1.头部及器官检查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了解】

1.外眼检查方法。

第七章 颈部(0.5学时)

掌握

1.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2.颈部血管检查的正常情况及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

熟悉

1.甲状腺检查的方法及肿大的分度。

2.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偏移的临床意义。

了解

1.颈部姿势与运动异常的意义。

2.颈部皮肤与包块的检查。

第八章 胸廓及肺部检查(1学时)

掌握

1.胸廓和肺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2.正常呼吸运动、呼吸节律、频率改变的临床意义。

3.肺部正常的叩诊音,肺界的叩诊,叩诊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4.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及啰音的产生机制、特点及意义。

熟悉

1.胸部体表标志。

2.正常胸廓形态,异常胸廓临床意义。

了解

1.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九章 心脏及血管检查(1学时)

掌握

1.心脏视、触、叩、听诊检查的方法。

2.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3.正常心界的叩诊。

4.血压的测量方法。

熟悉

1.心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2.第一、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心音改变的听诊要点及临床意义。

3.心脏杂音产生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4.脉搏和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几种异常脉搏(水肿脉、交替脉、奇脉、无脉)的临床意义。

了解

1.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2.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十章 腹部检查(2学时)

掌握

1.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方法及内容。

2.肝、脾触诊的方法。触诊检查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腹部移动性浊音的叩诊及临床意义。

熟悉

1.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2.腹部检查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

了解

1.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1学时)

掌握

1.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熟悉

1.脊柱正常的弯曲度,颈椎、腰椎活动受限常见病因。

了解

1.脊柱正常的活动度。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1学时)

掌握

1.脑膜刺激征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熟悉

1.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

1.感觉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第十三章 实验诊断概论(0.5学时)

了解

1.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和特点。

第十四章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1学时)

掌握

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

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所用器材、试剂。

第十五章 白细胞检查(1学时)

掌握

1.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

1.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所用器材、试剂。

第十六章 骨髓细胞检查(1.5学时)

掌握

1.白血病的骨髓象、血象的变化。

2.各类贫血的骨髓象、血象的变化。

熟悉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

了解

1.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第十七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2学时)

掌握】

1.尿液检查内容及其常用检查项目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尿液细胞、管型及结晶检查。

熟悉

1.尿标本采集。

2.脑脊液检测及临床意义。

了解

1.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查参数及临床应用。

第十八章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5学时)

掌握

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原理、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2.血尿素氮测定的原理、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熟悉

 1.  血尿酸检测的原理、参考范围及意义。

第十九章 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1.5学时)

掌握

1.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2.胆红素代谢检查。

3.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熟悉

 1.  肝脏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了解

   1.肝脏的基本功能。

第二十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1学时)

掌握

1.空腹血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熟悉

1.口服糖耐量试验。

2.电解质检测及临床意义。

了解

1.血糖代谢产物的检测。

第二十一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2学时)

掌握

1.肿瘤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2.自身免疫检测及临床意义。

熟悉

1.性传播疾病检测及其意义。

了解

1.细胞免疫检测。

第二十二章 心电图检查(8学时)

掌握

1.正常心电图特点及各波段正常值。

2.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熟悉

1.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了解

1.心电图产生原理。

第二十三章 病历书写(3学时)

掌握

1.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与规范。

熟悉

1.病历书写种类。

了解】

1.住院期间各种医疗文件。

第二十四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3学时)

掌握

1.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熟悉

1.诊断疾病的步骤。

了解】

1.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

第二十五章 放射诊断绪论(1学时)

掌握

1.X线特性。

熟悉

1.X线成像基本原理。

了解

1.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2.超声检查的成像原理与应用。

第二十六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2学时)

掌握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长骨骨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熟悉】

1.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2.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3.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

【了解】

1.骨骼系统检查方法、正常的影像学表现。

2.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第二十七章 肺与纵隔影像学诊断(2学时)

掌握

1.肺与纵隔的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

2.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熟悉

1.肺结核的分型及影像学诊断。

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分型及影像学诊断。

了解

1.继发性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二十八章 心脏与大血管影像学诊断(1.5学时)

熟悉

1.心脏与大血管的检查方法与影像学表现。

了解

1.常见先天性心肌病的影像学表现。

第二十九章 腹部、盆部及肠系膜后疾病的影像学诊断(2学时)

掌握

1.腹盆部及肠系膜后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学表现。

熟悉

1.常见腹部、盆部及肠系膜后疾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肿瘤、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了解

1.肠梗阻、胰腺炎、胆系结石、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第三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5学时)

掌握

1.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

熟悉

1.脑肿瘤、新生儿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了解

1.脑外伤、颅内感染、脊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第二部分  实验教学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健康检测与评估》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的一门学科。是进行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通过见习课(实验课)的技能训练,掌握健康检测与评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健康检测与评估基本技能的训练,加深对健康检测与评估理论知识的认识,掌握健康检测与评估的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及检查工具。

2.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纪律。

3遵守见习医院规章制度和纪律。

4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见习指导规范进行操作。

三、使用教材

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诊断学》第八版(万学红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影像学诊断》第七版(白人驹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诊断学基本技能训练指导》陈垦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四、成绩评定方式(指实验教学部分成绩)

实验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占1/3,见习操作及见习报告成绩占2/3

实验态度: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上课是否认真、有否迟到、早退等。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操作是否认真、规范;实验报告格式是否正确、规范、论述清楚、符合逻辑,报告字迹是否清楚、表达是否准确等方面。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五、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

、实践(实验)项目表

实验

编号

实验项目

实验要求

学时

实验

类型

1

常见症状讨论

采用PBL方法,将病例资料给学生先进行讨论。教师对病例进行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1

临床思维培养


2

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

掌握生命征检查方法及正常值,发育与

营养判断。熟悉皮肤与粘膜检查内容。

熟悉淋巴结检查顺序及方法。熟悉头部器

官检查内容。掌握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

法。扁桃体检查及肿大分度。熟悉甲状腺

及气管位置的检查。

2

基本

技能

训练

3

正常人胸、肺检查;正常人心脏检查

熟悉胸肺部体表标志,胸部视、触、叩、

听的检查内容和方法。掌握叩诊检查方法。

掌握正常三种呼吸音的听诊及特点。

掌握心脏四诊检查的内容、检查的方法及

顺序。掌握心界的叩诊方法、心界的测量

。第一、第二心音听诊和鉴别。

1

基本

技能

训练

4

模拟人肺部检查

模拟人心脏检查

掌握三种正常呼吸音听诊部位及听诊特点

。熟悉异常呼吸音的听诊及特点,啰音的

听诊及特点。

掌握第一、第二心音听诊和鉴别。心音

异常的听诊。熟悉收缩期舒张期杂音的听

诊。心律失常听诊。熟悉常见心瓣膜疾病

杂音的听诊。

2

基本

技能

训练

5

正常人腹部检查

正常人脊柱四肢

神经系统检查

掌握腹部检查四诊的内容、顺序与方法,

重点为肝脾触诊的正确手法。

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

义。熟悉脊柱四肢检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

基本

技能

训练

6

模拟人腹部检查

掌握肝、脾的触诊方法。熟悉胆囊触诊

方法,腹部压痛的检查及常见疾病的压

痛点。

2

基本

技能

训练

7

临床检验实验

熟悉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的检验

原理及毛细血管采血方法。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原理检验

方法

掌握尿液一般检验的原理和操作。掌握尿

蛋白、尿糖、尿酮检验的原理和操作。

1

基本

技能

训练

8

临床检验讨论

采用PBL方法,对常见检验结果进行解读。将病例资料给学生先进行讨论。

2

基本

技能

训练

9

影像阅片

(骨骼系统)

熟悉常见骨骼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

基本

技能

训练

10

影像阅片

(心肺)

熟悉常见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学

表现。

2

基本

技能

训练

11

影像阅片

(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

基本

技能

训练



18